一、切削力的基本概念
切削力是指在工件材料被机床切削时,刀具对工件施加的力量。它主要包括三个方向的分力:主切削力(沿切削速度方向)、进给力
(沿进给运动方向)和背向力(垂直于主切削力和进给力构成的平面)。切削力的大小和方向不仅与工件材料、刀具几何形状、切削
参数等因素有关,还受到机床刚度、夹具夹紧力等外部条件的影响。
切削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加工过程的稳定性和工件的加工精度。过大的切削力可能导致机床振动、刀具磨损加快、工件变形甚至损坏。
因此,通过监测和控制切削力的变化,可以及时调整切削参数,优化切削过程,提高加工效率和工件质量。
二、切削力的监测方法
切削力的监测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传感器监测法、力模型法、刀具路径优化法和切削参数调整法等。其中,传感器监测法因其
直接、实时、准确的特点,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1. 传感器监测法
传感器监测法通过在刀具和工件之间安装力传感器,实时监测切削力的大小和方向。常见的力传感器包括应变片传感器、压电传感器
和电容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将切削力转化为电信号输出,并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记录和分析。
应变片传感器:应变片传感器通过测量电阻丝在受力后直径的变化来反映切削力的大小。无论是拉伸还是压缩,都会导致电阻值的变
化,从而产生电信号。
压电传感器:压电传感器利用压电效应,将切削力转化为电荷输出。通过电荷放大器处理微弱的电荷量,再经过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实现切削力的实时监测。
电容传感器:电容传感器通过测量电容值的变化来反映切削力的大小。其优点是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但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2. 力模型法
力模型法是一种基于力学模型的切削力监测方法。通过建立切削力的力学模型,利用机床的参数和加工参数计算出切削力的预估值。
然后,将预估值与实际测量值进行比较,从而实现切削力的监测。力模型法需要准确的机床参数和加工参数,并且对模型的建立和参
数的调整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3. 刀具路径优化法
刀具路径优化法通过优化刀具的进给路径和速度,减小切削力的大小,降低机床的负荷。这种方法需要依靠先进的CNC控制系统和刀
具路径规划算法,以实现高效的切削过程。
4. 切削参数调整法
切削参数调整法通过调整切削参数(如切削速度、进给速度、进给深度等)来控制切削力的大小和方向。合理的切削参数选择可以有
效降低切削力,提高加工效率和工件质量。然而,切削参数的调整需要根据不同材料和工艺进行实际的参数试验和优化。